《印刻文學生活誌》2010•七月號:溫州街的尋鶴人──李渝

定價 : $199
【編輯室報告】抒情的回聲 /副總編輯 周昭翡

年輕的時候去旅行,偶然在山間聽見自己的回聲。清晰的回聲,在靜謐的山嵐裊繞中,有層次、有節奏地起落迴盪,似乎是浩瀚天地間的某種神祕召喚,來自另一個遙遠的國度,如沈從文《湘行散記》中說的:「我彷彿被一個極熟的人喊了又喊,人清醒後那個聲音還在耳朵邊。」

三○年代抒情文體家沈從文,王德威曾以「批判的抒情」探究其抒情的深度與多義。李渝在六○年代開始了小說寫作,《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岸》、《夏日踟躇》、《金絲猿的故事》等幾部作品膾炙人口,與沈從文的抒情風格一脈相承。這次新作〈待鶴〉,又覆上新的視角。如何定義抒情?李渝說「也可以是卡夫卡的荒誕」。駱以軍則有一段話:她在招魂「渡引」他們進入故事隧道時,常不止是沈從文黃昏河面上的悲傷與抒情;且奇異地進入一個無比孤獨,他們內心的瘋魔旅程、疾病的長廊。〈待鶴〉的故事像一幅典麗的山水畫卷緩緩從眼前開展。先是喜馬拉雅山的崇山峻嶺,黑頸鶴盤旋在不丹的寺院金頂;再轉到歷史畫面:北宋最賦藝術才華的皇帝宋徽宗,見群鶴飛翔奇觀為之動容,凝神繪《瑞鶴圖》……。鶴的祥瑞象徵,對於身處家國危難的宋徽宗,隱含了超越苦難的引領期盼。接著,鏡頭回到敘述者本身,在紐約與一位不丹公主相識,開啟了兩次帶有「渡引」意義的不丹之旅。同時,敘述者徘徊在瀕臨崩裂的精神困境,顫顫危危行經了生命的幽谷。

這篇小說今年二月如鶴來到了印刻編輯台,原來預計四月刊出。編輯過程卻因若干始料未及的情況一再延宕,編輯構想也跟著不斷更動。冥冥之中,〈待鶴〉的推出和李渝早期的小說銜接了起來,二月和三月和四月走得很快,風一停,夏天就來了。(李渝〈夏日,一街的木棉花〉,1965)從冬天到夏天,循環蛻變,終於呈現在讀者眼前。作為編輯,數月來相關文稿好幾次來來回回不同的修正版本,得以若干程度見證小說家如何在真實與虛構、清醒與夢境邊緣重組自己的心靈世界,也感受了這一苦心孤詣、形神消耗的文學創造歷程。

故事以「鶴至」終,傳說的力量承擔了一切。那抒情的回聲,精心因應了極盡曲折的威脅與迷惘。


生命失序尋求重建的深沉哀傷,也出現在高翊峰的小說中。典型盆地城市的夏季午後,陽光落在希望公寓的外牆,像一顆翡翠原石般的一隻綠金龜在牆面上爬行,亦真亦幻……抒情之後是血淋淋超現實冰冷感。

傅光明先生〈書信世界裡的趙清閣與老舍〉,以笑謔嬉鬧的敘事揭露人間苦難的小說家老舍,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間投湖自盡,這段與著名女性編輯人趙清閣的珍貴交誼,幫助我們理解老舍與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處境。海峽這一邊,鄭鴻生現身說法寫出六○年代一個台灣少年的電唱機時代,各種南腔北調、東方西方,在島嶼匯流,豐富的聽覺與視覺饗宴,衝擊著感官,也充實了心靈,溫馨記錄台灣生機蓬勃的歲月。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書系編號 : 83/第陸卷第拾壹期 頁  數 : 240頁
圖書規格 : 21x28cm 出版日期 : 2010年07月
重  量 : 平裝/黑白+彩色 成陽書號 : 3070000083(ISSN:1728929-7)

::: 精采內容.搶先讀 :::
  鄉在未知的前方——李渝談新作〈待鶴〉  
  高翊峰超現實小說〈綠金龜的模仿犯〉 /台北.高翊峰.文  
  從美黛到蕭斯塔科維奇:鄭鴻生追憶1960電唱機時代 /台北.鄭鴻生.文  
  布拉格憂鬱:昆德拉與二十世紀捷克文學 /台北.裴海燕.文  
目錄
  第陸卷第拾壹期(二o一o年七月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