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非小說類」
★2013年中時開卷年度好書「十大中文創作」
推薦理由:對於生命中最黑暗的經歷,陳列終於沒有選擇沉默。通過迂迴的回憶,他以緩慢節奏寫出自己如何走出政治犯的身分。次第寫出被捕到出獄的心路歷程,以及進出政治道路的心影。那是救贖,也是昇華。乾淨如詩的文字,使靈魂徹底受到洗滌。(陳芳明)
*
一段有關人受傷、孤單、徬徨,以及勇氣與希望的故事
陳列歷時約十載,無數次反覆刪修的「大散文」寫作
我希望從一個回首的角度,通過藝術的處理,以一本完整的散文冊,安靜而細緻地去辨識這一路走來過程中,在身邊與心裡不時遲疑搖晃的或真或假的光與影,讓這一次的寫作,如卡夫卡所說的,「是一隻從黑暗中伸出、向美探索的手。」同時,紀念台灣走過的一段年代。
二十六歲那年,他寄居佛寺讀書,於早晨叩鐘裡醒來,在規律的打板聲中止靜就寢,起臥安然,以為可以單純思索文學,生活節奏很輕,世界很遠。但那一個突兀的深夜,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幽靜,莫名的肅殺與質疑將他扯進了一處森冷的黑暗裡:審訊、恐嚇、判刑入獄。世界一夕間扭曲變調。
歧路之後,是伴隨一生於文學與政治之間的徬徨躊躇,整部書實為一篇長達三十年歲月的散文書寫,分為五個章節,記錄五段時空:首章〈歧路〉寫一九七二年,他在佛寺的文學生活,被捕與審訊。〈藏身〉記述出獄後一年的日子。〈作伙〉為從政之後,參與黨部運作與第一次參選經驗。〈假面〉將時空移至中山樓,記錄做為國大代表的見聞與省思。〈浮雲〉則是經歷選舉後,從鄉間草野觀看朝野的心情。
全書流露的是一種情懷,而非情緒;是一種祝福與祈禱,而非控訴。當一個人面對人生的徬徨,信心的質疑,如何觀察、看待,並尋求一種解釋,如何與更大更寬廣的天地連結,得到安頓。陳列的文章不見得有答案,他以詩學的角度,追索時代社會面貌,細緻地敘說自我信念反思、盤整的歷程。內斂沉靜中,帶著滔滔雄辯的力量。
*
關於作者:
陳列
本名陳瑞麟,一九四六年生於嘉義農村。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國中教師二年,後因政治事件繫獄四年八個月。出獄後,以〈無怨〉獲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獎首獎,隔年再以〈地上歲月〉獲第四屆散文獎首獎。一九九一年以《永遠的山》獲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成為自然書寫的經典作品之一。在參與政治活動約十年之後,回歸文學專事寫作。目前定居花蓮。著有《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人間•印象》、《躊躇之歌》。
出 版 社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作 者 :
|
陳列
|
書系編號 : |
印刻.陳列作品集04 |
頁 數 :
|
248頁
|
圖書規格 : |
精裝.25K(15x21cm) |
出版日期 :
|
2013年07月
|
ISBN : |
978-986-5823-19-1 |
CIP :
|
855 102010643
|
成陽書號 : |
30700610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