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訂製你的前世今生
〈二版自序:再見前世〉
 

真的沒想到,這本九年前出版、剛學催眠不久的個人學習催眠筆記《量身訂製你的前世今生》,竟然輪迴了!這本書出版了之後,歷經一些波折,後來連出版社也解散了,變成絕版書;然而,還是有許多人到處想找它,據說,台灣中部某宗教學院的圖書館,因為買不到這本書,竟然把影印本放在書架上供學生閱讀。

從我接觸催眠以來,十多個年頭過去了,以我個人來說,從黑髮到白髮,從懵懂到開始體會催眠的奧祕,從過去的無知跟著前人胡說八道,目睹並歷經台灣險惡催眠界江湖,以至於今天,略有個人的成長,真是「覺今是而昨非」啊!

 

從這些我人生的學習催眠成長過程中,終於令我面對一個嚴肅而無法逃避的問題:如果還要玩催眠下去的話,到底要走那一條路線?繼續走傳統的催眠學、有些人美稱為「古典催眠」的路;或是跟隨並依據這十多年,也就是歐美等先進國家所宣稱的「腦十年」之腦科學重大發現,而走上「科學催眠」的路?

傳統催眠,從梅斯莫爾開始,到如今已經兩百多年了,這是一條長久時間、但夾雜著諸多猜測的相對平坦大道,撇開那些套著宗教外衣的催眠門派不說,也是當今催眠界的主流;選擇走這條路,就如擠在公車上,想要摔倒也不容易,人多嘛!

相對地,科學催眠之路,是一條不確定、充滿荊棘、沒路就得自己開路之途,孤單的路上,看不到幾個人,還會偶見怵目驚心倒在路邊的先烈;我雖然已經活得夠長,甚至有點活得不耐煩了,但是,我有沒有勇氣再走下去?或者安穩一點,走回到傳統催眠康莊大道呢?

過去這十多年來,特別是從1996年以降,各種腦造影術普及和腦科學的蓬勃研究,已經陸陸續續揭發或證明了,傳統心理學(包括催眠)諸多課題、認知與立論,和人腦實際的運作,有重大的出入;在過去,對於諸如為何某千金小姐會愛上窮秀才等心理和精神問題,因為無法看到人腦裡面的實際運作,只好從外表行為來猜測,甚至建立了整套的心理學派系與理論,如佛洛伊德(S. Freud)的精神分析。

但是,從腦造影術和腦科學的研究,雖然還處於萌芽的階段,已經讓我們看見了催眠走上科學大道的曙光,可以讓我們以這些實際的人腦運作證據,瞭解更多,也讓我們能以這些新的發現為基礎,重新檢驗和解釋催眠現象。
舉個例子來說,催眠界裡常用的年齡回溯、前世療法,和神經語言程式設計(NLP)的時間線等等,傳統催眠一路走過來,都架構在一個假設性的前提─人腦的記憶機制是記錄機模型,也就是說,從外界進來的訊號,會如照相機或錄影機那樣,把這些訊息儲存到潛意識的黑暗倉庫裡,在做這類催眠的時候,可以正確完整地提取出來,找出當下的問題根源,來加以解決。

我的這本書第一版,雖然沒有完全照著上述的假設走,但也造成了諸多讀者誤解的印象,認為我相信前世─哈!面對這些讀者的時候,我都會勸他們把我這本書的書名再好好看清楚,我的書名上已經寫得很明白了:前世是可以「量身訂製」的,那麼,我到底相不相信有前世呢?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對於人腦記憶機制的研究,卻否定了「記錄機模型」,把此模型所站立的根基地毯徹底抽掉了,讓在催眠領域內所有利用到人類記憶的全部課題,頓失所據。

原來,人腦的發展,在兩歲以前,腦內的記憶細胞和機制尚未發展出來,就如硬碟還沒有接到電腦上,怎麼有可能把記憶檔案儲存到硬碟呢?我們小時候的記憶檔案,根本沒法子記錄下來,長大之後,如何去擷取呢?年齡回溯和時間線的依據何在?

再者,從現代對於腦記憶機制的瞭解來說,某個外來訊息被儲存到腦記憶裡面的時候,根本不是原本的樣式,比方說,看到一顆蘋果,被存到腦子裡面的,並非原來那個紅蘋果完整的影像,而是被分解成諸多的部件,如顏色、大小、形狀、空間、光澤、質地等等,原本外界進來的影像,已經被轉換成各種電化學訊號,分解歸納放到腦內不同的部位去;人腦也就由這種靈活的記憶機制,讓我們日後看到青蘋果時,還立刻可辨認出來是個蘋果,而不會說成芭樂。

更進一步來說,當我們需要擷取某個記憶的時候,影像是臨時把這些轉換後部件重新組合而成的,每次記憶提取,都會有些改變,用完此記憶之後,又再度做某些修改,再把此記憶放回去;這也就是說,人類記憶機制非常,或說,絕對不可靠,目擊證人(Eye Witness)的回憶,只能當檢調單位的線索和法庭的參考,而不能絕對當真。

這麼一來,所有用到人類記憶機制的催眠課題,其真實性,也就必須重新嚴格地檢驗,無法再昧著良心盲目支持前世的宗教謬論。

因此,當本出版社老闆要重新出版這本絕版書的時候,我就趁著這個大好機會,把九年前寫在本書內的錯誤認知更正過來,謝謝啦!

如果說上一次出本書的時候,我還遮遮掩掩、用滑頭的文字,不敢明確地說沒有前世,這第二版的修訂,我要大聲宣告:

再見前世!

所有的前世催眠,拜拜了!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