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字出馬──2010馬祖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售完)
津沙即景 /李小石
馬祖是我從小生長的地方,南竿、北竿、東引、莒光,彷彿是台灣海峽上一串打散的珍珠。我曾經以為世界就這麼一點大,就僅僅是馬祖島嶼相連的這片海峽上,我亦以為山就這麼一點高,爬上了丘陵上祖母的墳地,頂端那株枝枒向天的老樹,才知道太陽竟然離我這麼遙遠。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故鄉只存在我深深的心底。在一個沒有點燈的夜晚,乘船航出了馬祖這片滿含思念的海域,只有記憶裡仍夾雜木麻黃林木的香氣、鹹濕的海風,夢裡的臉孔是黝黑皺紋裡露出的微笑。今日重拾起塵封歲月的回憶,細訴馬祖津沙村的光景。 
 

民國三十年,日軍侵占廈門多年,並勾結盤據海島的海盜,如余阿楻、林義和等,掠奪閩江口一帶漁船、商旅。其間余阿楻因停靠平潭島沃口,被當地聯保辦公處人員欺侮,憤而劫持義大利商船,藏匿於「石塘嶼」海域,因而造成國際事端,被中央當局嚴令緝拿。同時尚有林義和及林震等,橫行海上互不相容、相互爭奪。

大伯及父親就在這樣混沌的環境裡辛苦的找生活,那時父親不到十八歲,已經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領航員。

一日,載滿商客往馬祖列島途中,父親描述當天的情形,海上烏雲密布,雲層層層疊疊,海上靜得出奇,船帆低垂隨波逐流,讓人睏盹欲眠;父親也不知何時已被六艘船隻團團圍住,父親知道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遇上海盜。黝暗瘦小的海盜,拿著粗陋的魚刀抵著商客、貨物、行囊,就這樣連人帶船被擄到全是暗黑礁岩的小島上。大伯、父親及一船商人都被關在一處天然的石洞裡,海盜告訴他們,這是海中天然的蛇島,礁岩處處,海象多變,暗礁複雜,你們沒有機會脫逃,脫逃者只有死亡一途,甚而說前些日子他們斬首數個脫逃者。就這樣父親被囚禁了好長一段時間,海盜要求他們在島上做苦役,敲擊整理石材;大家勤奮的工作只為了討好海盜,祈求能得到多一些米飯,夜裡,大夥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洞裡。父親說剛開始覺得很害怕,漸漸的情緒稍放鬆。父親在工作時,一直很注意周遭的地形,心裡不斷盤算著要如何方能逃出鬼域,大伯與父親一直靜靜的等待機會。夜裡,父親總是聽見海濤拍打岩岸的聲音,有時巨浪濤天,他知道這兒距離海岸不遠。

一天夜裡,一群年長的海盜可能奪得較多財富,高興不已正大肆慶祝,海盜們喝得酩酊大醉,父親知道機會來了;深夜,父親、大伯領先逃脫,一位年約二十多歲的鄭姓米商,希望父親能帶他一起逃亡,就這樣他們三人偷了海盜的小舟,三人輪流拚命地划啊划啊,經過兩天的顛簸,精疲力盡地划回了馬祖,每回聽父親談起仍會驚恐不已。

民國七十二年我奉調馬祖成功山任中尉政戰官,響應行政院文化上前線的活動,在馬祖社教館辦了一場「文化上前線書畫展」,在展覽期間,一位年長的鄭將軍問我是否認識住在津沙的李祖細,我說他是我父親,就這樣連接起四十年前連袂逃亡的往事。

當時任職閩北工作處處長的鄭將軍說:民國三十二年,他是軍事情報人員,喬扮成米商,蒐集閩江、馬祖情資,不幸被海盜囚禁,是父親救了他。如今事隔半世紀,父親也仙逝十多寒暑,嘆人生無常,令人唏噓不已。

母親翁氏於民國三十五年帶妹妹三人逃難至馬祖,父親伸出援手,造就這段姻緣並定居津沙,父親在澳口沙灘邊緣,自己搭起了住屋;那時澳口海鷗處處搶食漁人掉棄的小魚小蝦,海鷗群起群落,美麗極了。向晚時分,雲霧被雲台山阻擋造成津沙特有的海島景觀。當時母親是馬祖唯一念過私塾的女性,母親早父親二年西去,留有一首五言絕句陪我多年。

  津沙即景
  懷遠憶舊遊,津沙海潮深
  落月雲繞樹,歸鷗伴漁人


眼前浮起母親牽著我的小手,在沙灘上望著緩緩駛近的漁船,海鷗一路相隨;父親滿面春風,勤快地搬下一簍簍的漁獲。

前些日子回到津沙分校,校舍早已塌陷,並改建成公園,山林、海岸、澳口,景物依舊但人事全非。記得分校校長林伯濟先生,博學多聞又知醫術,對村中漁人照顧有加,不收分文。

先生一生澹泊明志,對我人生的啟蒙受益良多,嘗言人需要有光明的人生「好花常令朝朝豔,明月何妨夜夜圓」,當時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六十三年回老家小住,與伯濟校長促膝長談,更加了解先生的治學精神。其書法藝術更是遠近馳名,先生曾展示其書寫一生的碑帖,最為先生所喜愛的一本是清進士潘齡皋先生的行楷,所書內容為胡大川先生的幻想詩十五首。

先生嘗言,離島地形崎嶇,時有門禁、軍管,出入不便,故只得志立於書法藝術與古人遊;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當誦胡大川幻想詩,情緒得以平伏,「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千里離人思便見,九泉眷屬死還生,更能海上祈仙術,飛劍遙遙斬薄情」。先生就這樣在胡大川的幻想詩中度過餘生。而津沙漁人只知先生的黃岐之術卻不知先生對人生的喟嘆,至今我仍記得先生的一首詞: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
 算來何必奔忙   人生碌碌
 競短論長
 卻不道榮枯有數
 得失難量   看那秋風金谷   夜月馬江
 阿房宮冷銅雀台荒
 榮華花上露   富貴草頭霜
 機關參透萬事
 皆忘誇去麼
 利鎖名韁   閒來靜處
 且將詩酒獨狂
 唱一回歸來未晚
 閩海癡人




李小石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馬祖。從小與山林為伍,喜歡在課本上塗鴉。二○○○年十一月完成百岳,從此走盡台灣的千山萬水,在山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多;完成大、小鬼湖攝影,內本鹿古道縱走;三次帶領布農部落入山尋根。因藝術創作遇瓶頸而走入山林,結果卻愛上「山岳攝影」,使藝術創作的素材更為寬廣。二○○九年三度至尼泊爾經三啞橫斷攀爬LOBUCHE EAST(海拔六千一百一十九公尺),抵聖母峰基地營,五月二十二日攀上聖母峰(EVEREST,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成為首位背負媽祖神像攀登聖母峰者。著有《喚山:我與珠峰相遇》。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