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洄游之旅
【序】移動在想念蔓延時 /胡錦媛
移動在想念蔓延時(摘錄)

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同存變化,最奇妙動人的莫過於〈阿桃,我的童年伴侶〉。一張童年時與伴侶阿桃的合照一直維繫著「我」對阿桃的記憶,到幾十年後的「現在」,「媽媽」才釐清照片中的女孩並非阿桃。那麼,從「現在」開始,「我」要如何修改自己對阿桃的記憶?「我」說:「現在我解脫了,我擁有充分的自由來想像阿桃本人的模樣」,而某次在廟會前,「我」於是把一位偶遇的女性「想像」為阿桃。但是,阿桃的真正相貌究竟如何?像歲月的容顏一樣熟稔又陌生?「我」終究無法告訴我們。 做為「記憶載體」,相片只是「真相」(真實人物)的替代,與想像投射並無二致,都只是「最初現場」(the primal scene) 的隱喻 (metaphor) 或轉喻 (metonymy) 。張復以烘「雲」(記憶)托「月」(真相)的筆法,告訴讀者一個關於記憶的美麗故事。讀者的領悟最後終結於自願的降服:阿桃的真正相貌如何已經不重要。

除了「過去/現在同存」的記憶主題以外,張復的作品所持續關注的是「移動」。「記憶」與「移動」結合成為張復作品的一個主要基調。「記憶」選擇與「移動」結伴同行是必然的:記憶不純是心靈自發的迴響,而是與引發記憶的外界事物互動的結果;移動時的主體離開了原所熟悉的環境,處於相對無所依靠的空乏狀態,必須召喚記憶,與其互動,安置自我。

張復筆下的主角是個移動主體,從鄉下遷移到台北,從台北遷移到美國,再從美國回到台北,從台北到世界各地,從台北回到鄉下。在〈菜寮〉中,「我」回到小學時歡鬧嬉戲的菜寮,不但拜訪小學玩伴未遇,而且還發現四周自然環境已經巨變:「我問她這個地方以前是不是叫菜寮,她沉思了一會兒,說她不知道。……我沒有找到一塘池水,沒有聞到艾草的味道,也沒有聽到沙沙的聲響」。這樣的發現宣告了失樂園的來臨:「我知道,菜寮早已消失得無蹤無影」。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