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日本──平成年間的巨變與羈絆
築地市場的早春序曲

一月五日清晨,東京築地市場迎來今年第一個交易日,在新年首場拍賣中,一條產自北海道戶井、重達三百四十二公斤的黑鮪魚,以三千二百四十九萬日圓(約一千一百多萬台幣)的天價成交,平均每公斤九萬五千日圓(相當於台幣三萬二千元),創下從一九九九年開始有統計紀錄以來的歷史新高。

在此之前,黑鮪魚拍出最高價的紀錄保持者是二○○一年青森縣大間,當時拍出的價格是二千零二十萬日圓。事實上,青森縣的黑鮪魚一直是築地市場新春拍賣場上的霸主,連續多年拿下當年最高價,但今年卻首度將盤據黑鮪魚拍賣之冠的「指定席」拱手讓人。

 

戶井是位在北海道函館市與青森縣大間町之間,與大間黑鮪魚產出的漁場同屬津輕海峽,在築地市場做黑鮪魚批發好多年的大物業會會長伴忠夫說:「津輕海峽的黑鮪魚已上升到最高級,長年來這個代名詞始終是大間,希望來年還能再奪回最高價的頭銜。」

今年以最高價標下北海道戶井黑鮪魚的買主,依舊是香港、日本聯手的老少組合,他們在築地市場的黑鮪魚競拍已蟬聯三年王座。四十三歲的香港「板前壽司」連鎖店老闆鄭威濤與六十五歲的銀座高級壽司「久兵衛」取締役今田洋輔,是在二○○九年的拍賣戰中結下不解之緣,從此在春寒料峭的新年競拍現場上並肩作戰、所向披靡。

然而,雙方的合作之始卻是源自一場激烈的天價之爭。二○○八年,鄭威濤在築地市場的新年競拍中以六千零七萬日圓標下青森縣產出的黑鮪魚,那條魚重二百七十六公斤,平均每公斤二萬二千日圓,在當時已是五年來的最高價。鄭威濤此舉震撼拍賣市場,眾人議論紛紛之際,有業者直言:「竟然由香港人拿下標王,簡直不可思議!」
今田洋輔就是其中一人,這個擔任全東京最佳壽司店的歐吉桑,在○九年鄭威濤再度帶著銀彈殺入築地時,以一種武士道的精神說:「去年最高價的黑鮪魚被外國人標走,讓日本壽司店的顏面盡失,今年無論如何都做好了虧本的打算,一定要得標才行。」

日港老少兩雄相爭之際,魯仲連適時地出現了。與「久兵衛」有著長期合作經驗的海產批發商山口幸隆,正好同時也在幫鄭威濤進貨,山口見彼此僵持不下遂心生一計,在競拍登場前一天晚上,邀請兩人到日本橋的酒吧見面,並提出「魚和錢各出一半」的折衷方案。

此議一出,正中雙方下懷,今田同意「不做無謂的競爭」,鄭威濤也認為「樹大招風」,攜手合作不失為上策。因而在翌日的競拍中,即出現兩人緊握雙手的得標場景,原本應該上演一齣日中喊價的對決戲碼,不僅以握手言和收場,日後甚至還形成一對堅強的競拍搭檔;「魚和錢平攤」的遊戲規則,也成為兩人的合作默契。

黑鮪魚向來是日本料理的高級食材,隨著生魚片和壽司逐漸風行全球,這種瀕臨危險且被限制捕撈的魚類,已變得奇貨可居。但由於老饕趨之若鶩,中國大陸等亞洲市場需求激增,使得日本人不再可能獨享這人間美味,來自香江的年輕壽司店東,和銀座老字號的壽司龍頭共同以近四十萬美元高價購買,再次印證中國海外富裕階層的消費力。

築地市場的新年鐘聲,不僅是日本經濟的指標,也是當前亞洲經濟的縮影。從潮州汕頭移民香港的鄭威濤,本來只是一名廚房學徒,後來他飄洋赴日學習料理烹飪,繼而將拉麵、壽司引回香港,少年頭家闖蕩東瀛的成功故事還被改編拍成港劇《和味濃情》。有人說,幸好是採「平分」方式,否則若是自由競拍,日本壽司同業大概乏力搶標,難以和港仔匹敵。

看著築地市場的早春序曲,讓我想起自己多年前的一個遺憾。那時我在東京研修,名聞遐邇的築地市場就緊鄰著報社,搭大江戶線在築地市場下車,出口即是《朝日新聞》。初抵東京沒多久,朝日同事就帶我去參觀這座東京大廚房,並且在場外市場享用美食。此後,築地市場理所當然地成了我經常光顧的去處。

那年歲末,我曾興致勃勃地計畫,想去一趟築地市場,親眼目睹那種比著手勢、熱絡喊價的交易畫面。但遺憾的是,我終究沒有成行。多年後,黑鮪魚不斷攀升的拍賣價格,不但體現「食品全球化」的經濟趨勢,也敲響地球「糧食危機」的鐘聲,而我依然懷抱著實現那個計畫的期待。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