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密碼——解開學習與思考的關鍵
批評與批判
如何可以增進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呢?

美國學者恩尼斯(Ennis)找出與批判性思考相關的能力,發現關鍵在於以下這兩種:
一、質疑的能力。
二、理性思考的能力。

批判思考的懷疑精神,並不是要你什麼都不信,這種態度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重點在於,對事情抱持著溫和的疑問,瞭解我們在特定的時間點所知道的事實。批判思考提供了工具,幫助學習者以理性的態度,面對任何事物。我們可以有更充足的資訊,去判斷事情的真假或成效。另一方面,要讓生活順利運作,一定得相信有些東西就是表裡一致,不需要懷疑。如果我們有能力清楚分析事物的本質,就更容易分辨什麼時候該相信,什麼時候該懷疑。有些人習慣多疑,有些人容易相信,這樣的差異可能源自於過去的經驗,也可能是天性使然。不過,批判性思考談的不是天性或個性,而是一套方法,教學習者用特定的步驟,檢視各項證據,經過系統的分析,多疑的人更有理由信任眼前的結果,而容易相信的人也可以學到合理懷疑的必要性。
 
批判思考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先來看一則網路笑話:多年前,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到台南,應徵某家公司「業務助理」的工作,一坐下來,人事經理還沒問她問題,她倒是先問了經理四個問題:

 一、請問你們是否有「勞、健保」?
 二、請問你們是否有「週休二日及三節獎金」?
 三、請問你們是否可以「準時下班」(原因是她晚上都要陪男朋友……)?
 四、我不要做業務喔,如果薪資低於三萬元,我就不考慮了!

經理好奇地問她:「你真的準備好要出來工作了嗎?」她說:「是啊,不然我幹嘛來面試!」經理又問:「你可以談談你的專長嗎?」她回答說:「我很會唱歌喔,我的個性很好!」經理再問:「還有其他專長嗎?或是你的人格特質是什麼?」她回答說:「只要不要當業務,一般行政工作,接接電話、打打電腦,我都可以啊。」經理又問:「為什麼你那麼討厭業務工作,你知道什麼是『業務』嗎?你曾經做過嗎?」她回答說:「沒做過啊,只是當業務要跑外面,皮膚會曬黑,而且我討厭推銷東西!」經理再問:「你知道你現在就在當一個業務─如何推銷你自己?」她回答說:「才不是勒,我是來面試的!……」

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有同樣的衝動,想要拿個榔頭從她的腦袋狠狠地敲下去……但,就某種層面來說,卻很實際的告訴我們,現在年輕人的思考方式竟然就是如此的「實際」吧!這就是我們所培訓出來的年輕人,滿腦子想的都是企業可以提供他們什麼福利,完全不在乎(更不清楚)他們該拿什麼來「換」!這樣的態度,令人感到相當悲哀。

以上述的例子對照我們實際教學的案例:前一陣子,高雄捷運因為虧損而決定減少班次,尤其是夜間班次,並且將最後的班次提前至晚上十點三十分。消息傳出,讓很多市民不滿,認為晚上沒車坐,置百姓的安危於何地?輿論壓力下,高雄市長終於決定不提早至十點三十分,結果高捷虧損的問題仍存在,但解決方案卻改採減班、減車廂來避免更大的虧損。以此案例供我們思考班的同學,來討論這個事件原因,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演講時,試著讓家長們討論這個議題,家長們皆討論不出個所以然,原因很簡單,因為大人們也深陷在如何縮減支出以避免虧損的泥淖中而不自知。但是思考班小學組討論的結果,卻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高捷虧損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減不減班與增減車廂上來思考,這完全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小學組提出檢討的兩個質疑點:一、為什麼大家不肯坐捷運?二、如何讓大家來坐捷運?我將這個結果告訴成人班的同學們,他們十分驚訝小學生竟然可以做得如此之好。因為問出來的問題就已是解決方案了,其間的差別在那裡?除了大人通常難以跳脫固定的思考模式外,再來就是未經批判思考的訓練─如何問出好問題的關鍵了。

 
如何問出好問題?
 
如何具備問個好問題的能力與快速批判問題的能力?其意義的背後即須具有客觀的態度與資訊蒐集的能力和整合的思考能力。以前文提到的媒體來說,記者、主播、主持人非常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他們隨時都要適度的問問題與回答問題,這是他們的工作。而以高捷的例子而言,公司的老闆與高階主管更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找到解決方案不難,難是難在如何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如果找錯了問題點,不論採用何種解決方案,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之前看到一些電視台的訪談節目中,也不乏非常資深的主持人與主播,但在訪談來賓的過程中,並沒有做好準備工作,讓整個訪談過程顯得零亂;反倒是某些專業性的專訪節目,雖然不是很知名的記者(主持人),卻能將內容串連得很流暢,來賓不但可以發揮自我專業的分析,觀眾也可以聽到想要瞭解的問題。有一位資深的記者主播曾專訪周杰倫,在那次過程中,不但看不出被訪者的自在,更看不到這位資深主播的專業功力。萬一我是周杰倫的粉絲,一定十分失望。第二次,我看他專訪一位知名的教育者,受訪者展現了其本身豐富的經驗和專業能力,對教育的主題滔滔不絕,做了精湛的分析及講解。讓做父母與老師的皆受益匪淺,是非常精彩的訪談過程(事後造成觀眾極大的回響);相對的,卻明顯的暴露出該主持人於該單元的主題沒有深入的研究,對來賓的基本背景沒做什麼功課,更致命的是,表現出對當前的教育出了那些問題完全不瞭解的大外行,導致問了許多具攻擊性且對當事人很無禮的問題而不自知。

美國C N N亞洲記者安姿麗(Anjali Rao),她給我的印象很深刻,許多亞洲名人,如馬英九、周杰倫、黎智英、陳凱歌等,都曾被她訪問過,其每次訪談所問的問題,總是能十分精準地切入關鍵點上,除展現背後的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她讓她的觀眾也能明確的感受被訪者的心情與觀眾想要瞭解的資訊。她的訪談思維可以作為一個標準西方批判性思考的範例。而前述的資深主播在專業上就不夠敬業,可能自認已是佼佼者而少了一份謙遜吧。張小燕曾在一次節目中接受訪問時說到,別人總說她的知識豐富,其實是因為每一次在做訪談節目時,她都從受訪者身上獲益良多。這些受訪者給予她的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最新最專業的知識。她十分感謝這些「老師」教了她這麼多;相對的,她也在每一次的訪談前做足了準備功課,因為唯有如此,她才能讓自己不斷的精進,同時也讓觀眾得到滿足。難怪在她的訪談節目中,來賓都可以很自在的與主持人對話,溫馨平實不誇大,塑造出自己的風格,觀眾看得也舒服。

找問題是一個大學問,不論我們是什麼角色,都會面臨提問與回答的時候。假如不經思索,就可能會禍從口出或鬧出笑話。從前述討論媒體亂象的例子中,可以明白知道,採訪者未能站在他人角色思考,或對問題所在之關鍵做出論證和評語,只是完全不假思索的直覺反射性的搶先發問,失去了採訪的意義,觀眾也看不到任何特別的「新聞」,製造不出任何效果。有時甚至會傷害到當事人,更嚴重的是,可能破壞了自己所代表的電視台形象而不自知。

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這篇文章寫得真是爛!」「這部電影難看死了!」「那個人說的言論根本是謬論!」「這是什麼政策啊?簡直亂七八糟!」……我們也常常於網路留言區,看見大學生發表類似的批評言論,可是再進一步問他那裡難看?為什麼你認為文章寫得很爛?言論為何是謬論?如何才不是謬論?政策不對,原因何在?該如何修正?……這時,對方可能就接不上話了。奇怪了!怎麼會這樣呢?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很會耍嘴皮子,更會批評,振振有辭的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請問:怎樣才是好,怎樣才是對呢?這時他們又說不出個所以然,謾罵了一堆,卻還大言不慚的說他們很具批判性。然而這就是批判力嗎?實在差太遠了!

每日翻開報紙,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堆批評性的言論,無須負責任,隨心所欲黑白說,看不順眼也可以罵一罵,反正有言論自由,說它個過癮吧(或罵它個過癮)!罵完了就沒了(情緒發洩完了)!讀者看完後罵個×××也沒了!這是批判嗎?真正的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當然不是這樣,它是可以展現一個人理性思考的能力。例如:這篇文章寫得有問題,那裡有問題?是可以明確說出道理來的;文章的主題是什麼?結論是什麼?認不認同作者所寫的想法?為什麼我認同或不認同?我自己可以提出來的反駁與論點又是什麼?這些都是屬於批判思考的範疇與訓練項目。

一個懂得批判思考的人,是很會對問題提出正確的質疑點,且希望透過問問題的方式來聽取正面和反面的說法,而最終希望可以找出真相真理;真正懂得批判思考的人,不會只聽到不同的意見就很不屑的說:「那只是你的意見」,反而會透過彼此討論的方式而做出結論:「嗯!這是一個好意見或不好的意見……」而這個結論是透過彼此溝通與思考問題的討論方式可以找到的!

食物、水、遮風避雨處與教育是人生四大要件。而「教育」卻可以讓另外三項長久確保,可見教育的重要性。假如教育不過是配合完成學校給予的一系列教材,然後以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填滿答案卷,而答案也只是教室裡老師設定要給他們的「事實」,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東西也將理所當然的一概接受,並且在考卷上證明他們的成果,完全不需要懷疑或真正的瞭解,這樣的教育當然培育不出具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重點,被稱為「論證」(argument)。論證是透過某種媒介所傳達的訊息,媒介的類型可能是言語、文字、表演等等。藉由批判思考訓練,你能學會正確判斷接收到的訊息,不論這訊息是表面的,還是隱藏的。同時你也可以學會建立自己的論證。

知識應該是容許被改變的,學生也應建立自己的學習彈性與質疑,對於知識,它不應只是被動的記憶而已。批判思考鼓勵學生多思考,對知識可以提出合理的質疑,並做驗證。思考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擁有充足的資訊與開放的心胸,是批判思考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通常看一個人問問題的好壞,就可以知道思考性的強弱。說到這裡,批評與批判就做出了很清楚的分野了。只會大放厥詞、無的放矢,是沒有建設性的批評,而非具思考性的批判。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