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其實並不難──凝眸光與暗,寫出虛與實
輯一 寫出文章的真精神
朗聲尋找最準確的字句


年少時,看古裝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對劇中學生集體搖頭晃腦朗誦古文的鏡頭深感興趣。教書及寫作以後,才知道朗讀的重要。

好的文學作品,跟美好的音樂一樣,大多具備流暢、靈動的特質。而我們之所以在閱讀文章時感覺良好,往往是因為它的音樂性強,有節奏感,旋律動人。前些日子,在台大醫院陪病,輕聲在病房內朗讀楊牧先生《奇萊後書》,感覺仿若優雅閒適的慢板,舒徐、溫暖,鬱卒的心境竟因之漸次開展,對文學居然具備如此神奇的療效深感驚詫。

寫作《包法利夫人》的福樓拜,狂熱而頑強地追求藝術的完美,他堅持一句名言:用詞準確。福樓拜經常走到他曾居住的克魯瓦塞別墅附近的一條椴樹林蔭道上,高聲朗誦自己的作品。這條路被稱為「狂吼的林蔭道」,他在那裡大聲朗讀自己寫出的文字,讓耳朵告訴他是否已經找到最準確的字句。而近日曾經來台掀起旋風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裡,也提到他常藉由朗讀方式,領略不同的文體之美。甫獲國家文藝獎的王文興教授,自承寫作時總將每個字當音符看待。前些日子,他親自示範把小說當樂譜的「王氏慢讀法」,朗誦《家變》裡的文字,據報載:聲調和速度搭配的美感,風靡全場。

台北故事館曾和台積電、《聯合報》合辦「繆思的星期五」文學沙龍活動,在每月第三個星期五晚間,邀請作家們分享其作品與創作背後的故事,聽說小小故事館常被喜愛文學的市民擠爆!堪稱台北最美麗的景觀。除了應邀去朗讀,我也曾領著寫作指導班的十多名學生前去親炙作家丰采,事後,學生紛紛表示:真是難忘的經驗!這種在歐洲各國咖啡館等文人薈萃之地經常舉辦的朗讀活動,以文會友、扎根文化,如今因花博工程進行而中輟,讓人無限惋惜!

小說家黃春明先生提倡朗讀活動已有多年,今年,幾位作家應邀前往宜蘭共襄盛舉,深為其用心所感動。文章透過聲音呈現出來,果然別有興味。張曉風老師仿效木皮散客說鼓詞,雄豪、快捷的聲調,是作學生的我在她的課堂上從未聽過的,令人大為驚豔;透過作者簡媜自己的聲音,不但讓讀者聽到秋天裡白楊樹豐美的饗宴,而其中擲地有聲的:「一世總要堅定地守住一個承諾,一生總要勇敢地唾棄一個江湖。」的文學宣言,更讓舉座肅然。傳統觀念裡,朗讀彷彿是字正腔圓者的專利,其實不然,黃春明先生台味十足的誠懇聲音,更贏得滿堂喝采。朗讀的魅力,由此可見。

既然名家咸認朗讀有益找尋適當字句,且對文化傳播深具力道,則學生閱讀或寫作必然可以從中獲益,我以為學校可以在早自習時大力推廣,讓文學的節奏在校園的早晨迴盪出動人的旋律。搶救語文教學,首先,讓我們帶孩子來朗讀。不只讀作家的作品,也朗讀學生自己寫出的作文,讓聲音幫助他們找到最準確的字句。




——原載二○○九年十一月二日《聯合報•4版•名人堂》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