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捲珠簾(林佛兒長篇推理小說)
〈序〉林佛兒的推理文學軌跡  /傅博

如何為台灣推理小說創作史定位是一件難題。日治初期,在台灣的日本人模仿當時在日本國內流行的「偵探實話」等犯罪讀物,零零碎碎地在台灣發行的報紙、雜誌發表這類讀物,之後也有幾位台灣人發表似是而非的推理小說。這些都不具全推理小說要件,不能稱為推理小說。

但是,近年有些年輕人,不具正確的推理小說觀與歷史觀,卻大談特談台灣推理小說史,認定台灣推理小說元年為一八九八年。這是錯誤的。上述這些讀物頂多只能稱為「台灣推理小說前史期」的讀物,只具供與研究日治時期的大眾文化的人士當作參考資料的價值而已。不必把狗屎當作黃金,欲來豐富台灣推理園地。

第二次大戰結束前後,始有兩位作家相繼發表具有推理小說要件的作品。第一位是林熊生(日人,台大醫學教授,又是民俗學者金關丈夫的筆名),於一九四一年八月至十二月,在《台灣警察時報》分五回連載的《船中的殺人》(一九四三年十月出版單行本)。之後,一九四三年八月起,在《台灣公論》陸續發表「曹老人探索」系列作品七篇,然後分為三輯出版(一九四五年一月至四七年一月)。

第二位是葉步月(本名葉炳輝,醫生)於一九四六年以日文出版《白晝的殺人》。之後,就沒有後繼的作家出現,只呈曇花一現現象,對後世並沒發揮任何影響力。

事必有其因。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十月中國國民黨政權派陳儀接管台灣,翌年禁止台灣人使用日文,剝奪台灣人發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機會。繼之,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陳儀大屠殺台灣知識份子,欲奴化台灣人。這種恐怖政策下,人人恐慌,有誰敢以文字表達己見。於是文學一時死亡。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大陸全土赤化,中國國民黨政權逃亡台灣。台灣變成他們的「反攻復國」基地,由此他們首先提倡「反共文藝」,要求文藝為政治服務,非反共文藝作品,一律加以干涉、抵制,之後的四分之一世紀,文藝作品清一色是反共,推理小說沒有生存餘地。這段期間,海外的人文書籍也被禁止翻譯出版。

一九七七年,鄉土文學論戰發生,是非反共文藝與反共文藝之爭,一時鬧得轟轟烈烈,結果胡秋原把鄉土文學與反共文藝都歸納為「民族文藝」而收場。之後,統治者的文藝政策稍為放寬,海外的文藝作品開始進入台灣市場。

這年,由林佛兒創辦不久的林白出版社,在台灣首次推出日本推理小說,松本清張之《焦點》,長年被封閉在反共文藝醬缸的讀者,發現另一個新世界──沒有口號、非教條主義的自由文藝。從純文學、遠景、爾雅、洪範等幾家文藝出版社獲得讀者支持,引起非反共文藝的第一次熱潮現象,可證明當時讀書人的需要。

林白出版《焦點》之後,陸續出版松本清張選集二十多集,可見推理小說在台灣是有市場的,眼光銳利的林佛兒老闆,當然不會放棄機會,於一九八○年創刊「推理小說系列」叢書。「推理小說」這個文學術語是林白這時候從日本輸入的舶來語。

這段時期,正值上述的台灣文藝熱潮期,沒有出版社注意到推理小說在台灣有市場,於是八四年十一月,林佛兒創刊了《推理》雜誌,大力推行推理小說。獨霸台灣推理小說市場。到了八○年代後半期,雖然有幾家出版社,如希代、皇冠、志文、星光等紛紛參入推理小說市場,呈現台灣第一次日本推理小說熱潮。因此,生產過剩、品質不齊,不到幾年即退潮。雖然如此,「推理小說系列」與《推理》仍然繼續發行。

話說林佛兒創刊《推理》之後,稿源須依靠海外推理小說,以日本為主、歐美為副。因為當時除了林佛兒曾經嘗試過撰寫推理小說之外,還沒有人創作過推理小說。《推理》除了刊載海外推理小說之外,積極鼓勵國人的創作,經常刊載一些未成熟的創作,並且從八八年起每年舉辦「林佛兒推理小說獎」一次,至九一年共辦四次,培養出一批年輕作者,如思婷、葉桑、余心樂、藍宵等,其功勞不可忽視。而林佛兒本身也加入創作陣營,一時呈現推理創作熱,讓讀者看好本土推理小說前景。

但是,九○年代後半,林佛兒移民加拿大,繼之林白內部的風風雨雨,「推理小說系列」停刊,《推理》由林佛兒獨撐。之後其內容漸漸變質,為了迎合好色的讀者,刊載與推理小說毫無關係的官能小說,而他本人過度熱中政治,做出部份篇幅為政治服務的愚事,引起部份忠實的推理小說迷之不滿,《推理》由此漸漸走入末路,終於二○○八年四月休刊,結束了二十四年歷史。悲哉!

雖然如此,三十年來,林佛兒對台灣推理小說之發展,其貢獻不能忽視。本文不做定論,讓後世的專家去定位。

林佛兒於一九四一年出生,台南縣人。撰寫推理小說之前寫過詩、散文、小說,這些文類分別結集成書,如《芒果園》(詩集)、《南方果樹園》(散文集)、《北回歸線》(長篇小說)等十一部。

林佛兒熱中推理小說創作的期間不長,僅僅四年(八○至八三年),有兩短篇兩長篇。處女推理短篇〈東澳之鷹〉是寫一對不尋常的陳姓夫婦的悲劇。主角冬貴是一個平凡的某機關職員,其妻子慕蘭在某貿易公司當老闆秘書,晚上時常跟著老闆忙於交際應酬。國慶日那天冬貴參加遊行時,慕蘭搭乘公司包租的遊覽車,在蘇花公路途中東澳被謀殺。是一篇不在犯罪現場證明型本格推理小說。

第二短篇《人猿之死》是寫台北華西街一家專賣補腎丸藥舖的一隻招牌猩猩被殺,當天晚上老闆娘在外面打牌沒回家,引起老闆的誤會,故事意外展開。

處女推理長篇《島嶼謀殺案》是寫馬來西亞僑生白里安在台灣的大學畢業後,利用華僑的身份跑單幫,經常來往香港、台灣。他在台灣認識李卻後,與之結婚,婚後發覺李卻有吸食迷幻藥習慣,他為了戒除她的惡習慣,帶她回去檳榔嶼,返台途中兩人到香港觀光,並與李卻的英文老師周清紅晤面。他發覺她們師生兩人的曖昧關係,深夜白里安造訪周清紅,而發生肉體關係。他們回到台北半年後,白里安在香港時,李卻被謀殺。凶手是誰?

綜觀以上三篇,故事不複雜,都是描寫因家庭糾紛而引起的悲劇。林佛兒除了謎團設計之外,專心刻劃男女主角不尋常的生活環境與心理感受,這與他之非推理小說的主題相同。其細膩的筆調與早年寫詩與散文有關,他以散文家的眼光去觀光,描寫人、事、物,以詩人的感情敘述故事。其推理小說可說屬於風俗派推理。

本書《美人捲珠簾》是四篇語最後的一篇,故事比較複雜,兩件殺人事件同時發生在台灣與韓國,被害者是父與子。兩案件之外另有案中案,使整個故事撲朔迷離。

葉青森三十六歲,幾年前與日人阿部一郎合股,專營台灣土產與成衣的出口,每兩個月出差日本一趟,出差時必先過境韓國兩三天,因此,兩年前認識了餐廳股東又是歌手的朴仁淑。

葉青森幾年前與李玲結婚,生下一男一女,母親已去世,現在與未滿六十歲的父親葉丹青住在天母的大宅院,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

悲劇發生在葉青森到日本出差的第四天,李玲送子女到幼稚園後,去跳有氧舞,十二點不到回家,發現葉丹青被殺陳屍於寢室。去日本出差的葉青森也失蹤,幾天後在韓國仁川新生港發現其屍體,父、子同時被殺意味什麼?又葉丹青生前常去的老人茶店的茶孃,幾乎同時期被殺,案件是否與葉家殺人事件有關?

本書於八七年五月由林白出版社出版,筆者曾經以島崎博名義,寫了一篇序〈談林佛兒的推理作品〉。事隔二十餘年,要重新出版,要筆者重新寫序。這次除了四篇作品的簡介外,介紹三十年來林佛兒的推理文學軌跡,其功罪讓讀者論斷,不作結論。

最後,呼籲停筆(推理小說)三十餘年的林佛兒,早日歸隊,為明日的本土推理小說開創新園地。(敬稱略)


二○○九年八月七日

關閉窗口